CZZC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区动态 >> 舟山新区动态 >> 正文

2021年第十二期CZZC周末智库沙龙——第七届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路径和对策
2022-01-10 11:58 吕新玲 

姚继锐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深情道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海洋是一个远未完全开发的“聚宝盆”,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极作用愈发显著。做好开发海洋、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不仅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更是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要看到,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还不是海洋强国。中国的陆地意识和价值依然严重。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20175月,“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我国国家发改委和海洋局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被提及。该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实际上,至今全国共有上海、深圳、天津、青岛、宁波、大连、舟山等7座城市提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那么当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到底如何?为此,20211215日下午,在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CZZC)和浙报智库—海洋经济研究中心(筹)共同举办了第七届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讨会暨2021年第十二期(CZZCSZS)——研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路径与对策”。本次沙龙和研讨会由CZZC主任黄建钢博士主持。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海洋强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历史方位,科学研判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形势,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海洋强国建设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思想罗盘和行动指南。中国的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其具有大量可开发利用的生态及经济价值。陆地上的资源多为不可再生资源,而海洋的主要资源是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水又可以分为固态、液态、气态,甚至通过多种联系而千变万化。柔以克刚、柔亦可刚。可想而知,海洋的价值不可小觑。习总书记曾言:“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关心、认识、经略——区区六字,包含深意。实际上,我们做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了吗?2015年,我们举办了第一届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讨会。时至今日,我们举办的第七届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讨会更是责任重大。其实,浙江舟山应该在中国的海洋经济甚至是海洋强国战略中要有独特的位置。20155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舟山,前往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展示馆、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岙山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等地实地考察。舟山作为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海洋经济是舟山最靓丽的名片。与习总书记在浙江任内十三次前往舟山调研的主题一样,这一次舟山行他仍旧关注海洋经济。那么,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全国海洋中心城市——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此次第七届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讨会暨2021年第十二期(CZZCSZS)沙龙所探讨的火花所在。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所所长 殷文伟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所所长殷文伟指出,由于方法论、创新等突破度不足,我们的进展过于缓慢。2017年是里斯本丸号沉没七十五周年纪念,中国与英国各自举办了此次纪念活动。同时英国活动组织者之一说,“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是英国军团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举办这次纪念仪式,不仅是为了纪念那些英国士兵,也是为了纪念中国舟山的渔民们。75年前,中国舟山渔民在“里斯本丸”号沉没时冒死营救了英军战俘,这在英中历史上都是具有意义的历史事件。他曾构想:以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作为中英合作的一个契点,进而取长补短与推陈出新,构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浙江《2020年海洋强省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表示:2020年浙江将朝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发力,由宁波、舟山分别启动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当时各专家学者从中心城市论出发,将海洋文化、中心城市、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治理组合在一起,提出构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路径。他表示,自己曾从改革开放、沿海城市发展、海港城市发展,甚至后期侧重于全球城市的角度,去探讨构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相对而言,学术界有一个方向就是研究全球城市,并且比较成熟。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哥伦比亚大学萨斯基亚.萨森——全球城市理论,并以此评价出——纽约、伦敦、东京为主要全球城市。全球城市也成为较多城市新一轮战略规划的目标,比如说上海。他指出,当下对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未纵深研究,而是横向分散,比如说2021年《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那么,对于舟山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来说,就是要海洋文化先行。黑格尔曾在其《历史哲学》中说:“尽管中国靠海,尽管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远航,但是中国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响他们的文化”。中国作为唯一一个没有间断文明的国家,曾经郑和下西洋完成了对海洋的政治开拓、明朝“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等等,何不就是中国海洋文化开放的证明!中国海洋文化历经繁荣或是衰落,但没有灭亡,它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惠及全世界。自古至今,舟山临近海边,积攒与传承了中国 千百年的海洋文明,更应该抓住这一独有特质,从海洋文化先行入手,打造属于海洋而非陆地所有的思维方式与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此外还应思考,杜绝用陆地与海洋混杂思考的思维,去探讨海岛、海边文化的问题,而是多去思考海洋文化的根到底在哪里。

浙海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建友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建友表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一定是要有支撑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认为,这个支撑应该放在海洋经济或海洋开发领域。从城市发展历程来看:首先是集市、交通便利的枢纽或物流集散中心、之前基础上形成的人流金流商贸流;再就是河港城市、沿海城市,其中贯穿其中的是一个运输成本的问题。比如说,海上丝绸之路利用的就是海洋公共性带来的低廉运输成本。其次,“中心”应该如何理解?他表示这是一个分层概念,虽有大中小城市,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该是一个综合性城市,尤其运输成本应该是最低的。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就提到,要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把握机遇,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建设海洋强势、发挥海洋经济。他建议舟山: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开放”与“全局观”的动态地理解“跳出舟山看舟山”;要坚持调研开路及调研开局找思路,将海洋命运共同体及诸多战略规划落于实地。

 CZZC主任助理、研究员 郑健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郑健以台风为喻表示,台风中心并不是直接出现的,而是气流自下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形成的。舟山市成为舟山群岛新区,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亦是如此。舟山是我国惟一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岛屿2085个,“千岛之城”实至名归,海洋的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明显。然而正是舟山的积极向上争取,全国原政协副主席钱正英才能实际了解到舟山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直至20116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纵观国家大局和国际态势,中国在海洋方面是弱项,更应该发展,这对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都将起到长远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争取中央给予的国家战略,更要积极将“海洋强国”与舟山的实践相结合,抓住“海洋强国”这股上升气流,努力成为习近平“海洋强国”思想的实践样板,这样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就是应有之意,应收之果。

此外,对于“中心”的考虑过多了。我们往往是站在“现在”的角度去看“中心”的。但“现在”永远是“明天”的过去。而战略则是“未来”。我们要建立的不是现在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而是未来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他表示,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首选。因为以“海洋”为特色的城市就应该在身处“海洋”里的城市建设。这比身处内陆上的城市更具有优势。首先,舟山群岛新区要推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牌子,推出相关研究中心等机构,要有所行动。舟山大可以先带王冠,再承其重。因为成立、建立、建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其次,舟山群岛新区应该规避与宁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想法。宁波虽然是沿海城市,但它仍属于内陆,共建反而会大大挫伤“海洋”的独特性。

浙海大经管学院副教授 阳立军

农业时代,中心城市在内陆;工商业时代,中心城市在沿海。未来,海洋中心城市的功能与过去也有所不同。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阳立军博士表示,未来的重点多会侧重于海洋科技领域。暂不争论是否承认,但看评价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伦敦的海运金融、挪威特隆赫姆的海洋科技、新加坡的海洋贸易服务,都是首屈一指的。所以,除去区位优势,能够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一定是在全球海洋某一方面有所成就,特别是在海洋服务领域。因此构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在于GDP多少,而是更应该将重点放在——能够服务于全球上。这时候它肯定是海洋某个方面的全球中心。因此他建议,一、舟山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可以放在海洋信息上,构建全球航运信息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的航运港口,信息的获取是丰足的,完全可以构建全球航运信息中心。二、打造智慧海洋共享服务平台。“智慧海洋”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深度应用,是统筹海洋信息化和海洋电子信息产业联动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国家智慧海洋总体方案中,舟山成唯一有明确地域指向的示范区。比如说,舟山可以在航运信息中心的基础上,将“一带一路上相关的航运信息、海洋气象信息等等数据集聚起来,打造一个详细的、智能化的海洋信息中心。再比如说将航运、物流等等信息智能化集聚。三、围绕智慧信息做海上丝绸之路的应急救援服务、生态环境信息服务、涉海企业交流服务、海洋科技服务、海事综合服务等。他指出,在“智慧”方面中国是不落后其他国家甚至是有竞争优势的。舟山可以在此方面打造一个支点,然后用这个支点撬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

 浙江舟山日报总编 林上军

舟山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舟山分社总编林上军表示,还存在以下短板:一是建设的意识及决心不够强烈;二是新型海洋产业的集聚明显不够;三是海洋的智控水平还需精进;四是海洋人才吸引力度还需提升。海洋人才是未来发展很大的一个重点。如何集聚这是值得思考与反思的。在发展中一定要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他认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还需要内部的治理。比如说市民素质、民主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名城打造,等等。这不是急功近利就能做好的,必须放在一朝一夕中才有成效。也绝非易事。舟山的前途不可估量,关键是如何去做,怎么去做。包括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都是需要一步一步去做的。既要做好外在,也要兼修内功。

浙海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俞树彪

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俞树彪表示,应该用动态性来构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它不仅是一个地理中心概念,还是一个立体中心概念。他指出,舟山应该在海洋方面至少占领一个全球高地。全球海洋高地一般包括:全球航运高地、全球海洋经济高地、全球海洋科创资源高地、全球海洋治理高地、全球海洋生态高地、全球海洋文化高地。比如说,全球航运高地应从货物进出到供应链、里外贸易联合的发展趋势;全球海洋经济高地要以控制全球海洋资源能力为主创建;全球海洋治理高地要以提供海洋治理模式为主创建;全球海洋生态文明高地要以提供海洋文明新样态为主创建;全球海洋文化高地要以海洋文化创意为主创建。那么以此高地来讲,舟山群岛新区能不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他指出,一、舟山完全可以将长三角一体化与宁波舟山港联合起来,做成全球航运高地。宁波舟山港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和中国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中国国内重要的铁矿石中转基地、原油转运基地、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炭、粮食储运基地;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核心载体。2020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亿吨,连续第12年保持全球第一;20211216日,宁波舟山港成为继上海港、新加坡港之后,全球第三个3000万级集装箱大港。舟山是有深厚基础的。二、将自己的资源能力控制也利用好构建全球海洋经济高地。因为舟山是全国海洋资源最好、海陆比最大、全国海岛最大、深海岸线最多的城市。三、舟山有基础但未完全凸显出来,应该也需要将海洋开发研究院、东海实验室、智慧海洋等构建起来,建立一个联合国海洋信息中心,将全球海洋支点留在舟山,进而形成全球海洋科创资源高地。比如说浙江湖州市德清县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基于此吸引了诸如上汽、阿里巴巴、腾讯等合作伙伴及赞助商。舟山也可以率先成立联合国海洋信息中心,并借此举办联合国海洋信息大会,促进舟山海洋事业的发展。此外舟山可以建立海洋数据库,将数据中心地点放在舟山。四、舟山可以从台海安全治理和远洋渔业治理两方面来打造全球海洋治理高地。五、全球海洋生态文明也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宜居宜业的良好口碑效应。当下,舟山在人才上、国际化上还存在着不足。他建议,舟山应该是打造“综合型”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分别是打造为——创新型的、活力型的、头部型的、网络型的、开放型的、交往型的。城市发展一定是靠创新,还要吸引年轻人,打造跨国性的头部企业,吸引海洋组织落户舟山,做到规划在项目上落地。

  CZZC主任、教授 黄建钢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舟山群岛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海洋大学荣休教授黄建钢博士表示,此次沙龙应该探讨的是——舟山是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首选,包括提出的路径与对策是具有可行性的,甚至这只是一个启蒙规划。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启蒙到落实是有一个过程的。发改委的规划是设计项目的规划,是政治规划;而自然与规划局的规划是一种与自然资源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是具有启发性的。这是第一个规划,所以一定要从舟山的自然资源来看,对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哪些优势?资源又可以分为高地资源、平地资源、洼地资源。平地资源又叫做中心资源,这是一个平面概念。曾经浙江义乌建设成国际小商品城,就是利用了洼地资源。最穷、最没有资源的地方也往往是拓展新资源的地方。他指出,舟山可以借鉴浙江义乌打造国际小商品交流中心的思路,如何借助洼地资源成就优势。其次,自然与规划局的资源是空间资源。从中国的空间布局上看,舟山是最适合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功能之一一定是服务中国沿海城市发展的。这要求这个中心城市必须是在海岸线之外。这样的城市才能辐射得更广更远。在这方面,上海和宁波是不够格的。它们两者之间就有竞争关系。由此指出,舟山建的首先是对中国沿海具有辐射力的海洋中心城市。然后又是具有能够服务东北亚航运的服务中心——比如说,服务朝鲜、韩国、日本、美国夏威夷、关岛等等。舟山应该把“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放在海洋世纪的角度去思考,才更有意义。因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面向未来的。之前很多类似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其实已经落后,现在需要重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一个新概念。在21世纪里,我们要学习的是那些地方的经验,而不是以它们为标志或标准。应该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再创新一个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现阶段主要就是要定好位。比如说,伦敦的定位是欧洲大陆向北美大陆的一个航运节点。西班牙是地中海往大西洋的一个航运节点。亚洲四小龙是随着石油运输和石油航线发展起来的产物。那么,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构建就一定是与中国的崛起相关的,也是与“一带一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一个航运节点。这条往北、往南、往东出去的路一定是在舟山转运和联运。我们要研究,要构建的一定是面向21世纪即海洋世纪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其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是有规律的。先是全球陆地中心城市,然后是全球海岸线中心城市,现在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但是,现在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还是以陆地为主的,甚至是以海岸线为主,起码也是一种把陆地当腹地的思维主宰着建设。但下一步的全球中心城市一定是在海洋上。因为离岸之外的公共性才最强。下一步国家间的冲突也一定是会在海洋上。这也是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要抓住的一个重要概念。人类的交际在海洋,同样冲突也在海洋。比如说,对台湾问题,他提出,一是我们可以在台湾建立一个“全球海洋和平中心”。这是非常关键的。在海上的城市解决海洋冲突问题,正所谓“螺蛳壳里做道场”。二是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个“全球海洋和谐中心”。和平与和谐并不相同。人类如何能与海洋和谐相处,是值得研究的。甚至是,可以利用舟山普陀佛教资源,来助力“全球海洋和谐中心”的打造;利用“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资源,来助力“全球海洋和平中心”的打造。三是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个“全球海洋制度研究中心”。现在,对海洋的很多研究人员都是在内陆的。这对于海洋的体会是不深刻和不深切的。现在,很多都是对“海”的管理制度的研究,而没有“洋”的真正的管理制度的研究。比如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英文是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而不是law of ocean。因为sea不包括ocean。现在,对于“洋”的管理研究原则上还是处于空白状态。对于“洋”的管理基本是按照“海”的管理制度在参照执行的。其中是把“海”和“洋”混为一谈的。同时,舟山现在还是按照“市”的发展模式在运行。我们其实应该转变要用“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市”与“城市”不是一个概念。“市”是一个行政概念,可以包括农村、乡村。但“城市”是不包括农村和乡村的。所以,他建议,一是舟山要向省及国家争取不以GDP为标准来衡量发展的政策。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首先是对舟山内的所有人加强海洋意识教育和中央海洋强国战略意义教育。其次是身处舟山的所有人都要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具有开放性的。甚至是,文明程度也要在传统之上提升为全球文明,是一种以海洋文明为基础的最现代的文明。此外,身处舟山的所有媒体都应该多为宣传海洋意识和海洋强国战略意义做出贡献,甚至是要成为宣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内涵内容的载体,积极推进与争取宣传。做好综合性及持续性。三是将舟山打造成为“全球海洋教育中心”。此教育非广义之意,仅指大学——高等教育。舟山要积极动作将本地大学与全球最好的海洋类大学和著名大学中的海洋学科合作,多加强对海洋人文社科的重视。应该把人文社科类专业变成重要的学科。四是我们要树立“以吸引人才为主,而不是以GDP为主”的观念。比如说,对于舟山市人口的增长,要有计划性的、尽量快地实现增长。经济发展需要人口的支撑和人才的鼎力相助。舟山应该尽可能多地吸引海洋方面的人才。吸引的人才一定要为舟山所用,而不仅仅有头衔。要树立“有用的就是人才”的观念。当然,舟山也可以对留在舟山的人进行免费培训和审核。五是多争取与其他国家的海洋科创合作。

本次沙龙的参与人员还有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助理姚继锐、吕新玲,姚继锐担任本期摄影。沙龙全程气氛热烈、思维活跃、互动频繁,精彩纷呈。至此,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2021年第十二期“周末智库沙龙”取得圆满成功!但愿这次沙龙能为舟山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我院研究人员耿相魁教授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领导批示
下一条:2021年第十一期CZZC周末智库沙龙——地方政协创新应从“专门协商机构”深入基层协商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7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580—2267345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新城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智者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