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船文化与海洋漂流研究所 胡牧 研究员
胡牧,70年代在沈家门中学毕业,在渔村插队,进城后在舟山柴油机厂工作十年,后进政府机关,在普陀区政府上海办事处工作五年,于93年6月回到朱家尖管委会工作,后一直从事开发旅游文化工作。
从1996年开始,协助韩国东国大学、中国杭州大学组织的为探索中华文明在东亚地区传播的海上丝绸之路,竹筏跨海漂流探险活动。几年来一共参与制作了三艘跨海探险用毛竹帆筏,具体负责竹筏制作的选料、采购、用棕绳扎成排,树帆桅,装舵及至竹筏下水整个过程。
其中二艘竹筏分别于1997年6月从中国浙江舟山到达韩国仁川;2003年3月到达日本福冈。在探索远古人类在铁器和船还没有发明时的航海实践过程中,为进一步研究古代帆筏与板船在制作和航海方面积累经验。
2004年12月得到韩国海洋文化研究所功劳牌。
2001年受浙江舟山市朱家尖管委会指派,开始了着手对中国传统四大名船——浙江鸟船的复原工作。首先在舟山做了船文化田野调查,考证出舟山的传统帆船“绿眉毛”,是一条最能反映浙江古船特征的传统帆船。由此确定了研究方向。
在当地老船匠的帮助下,制作第一张原始图纸。随后带着图纸广泛征求上海交大、七0八所、浙江海洋学院、舟山市海洋文化与渔业局等单位专家学者的意见。
中国船史研究会会长辛元欧教授认定它是典型的浙江船。在此基础上,把舟山传统船匠绘制的原始线形图,请浙江省海洋研究所对图纸进行科学计算和规范,完成了复原中国传统帆船的首套规范图纸,经浙江省渔船检验局审图通过。
于2002年10月26日正式动工兴建。负责对中国传统帆船制造的总监制。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于2003年3月18日下水,并于2003年8月13日得到了浙江省渔船检验局颁发的船舶证书,完成了首条中国传统帆船的复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