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ZC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区动态 >> 舟山新区动态 >> 正文

【CZZC周末沙龙】舟山视角: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2019-05-04 12:45 张曼 

  四月的蔚蓝天,温和的海风,带来了海岛之城特有的春天气息。在长峙岛的一角,一场关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学术沙龙活动正在进行时。自去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有关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再次引发一波热议。那么舟山作为整个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呢?

 

 

对此,舟山市总规划师周建军首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内国际都非常关注的重要热点,而舟山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当中,不仅不能落后,还应该要有所超前,而且还要发挥自身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独特枢纽和国际门户的作用。长三角一体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形式。城市的发展,城市群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定是一个总体的、世界的竞争。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意义重大,舟山要积极主动开放,设计接轨方案,制定出具体政策措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积极与上海交流合作。

 

本期沙龙主讲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舟山应该成为“长三角大湾区”构建和发展的引擎和增长极。长三角一体化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要“西进”,首先要将具有政治优势的安徽纳入长三角里。第二个观点就是,长三角要一体化还要“东突”,长三角的东边要进到海洋里来。黄建钢教授还认为“长三角大湾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形式和内容内涵。“长三角”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行政上的区划概念。它一定有地理上的公共性存在,否则这个区域原则上是不存在的。所以,构建 “长三角”并使其“一体化”,首先是要在地理上形成一个“一体化”和“有机化”的状态。“大湾区”是以水系的水和海洋的水来链接的,使“长三角一体化”做到了一个地理上的有机化。此外,构建 “长三角一体化” “有机化”状态除了“水”思维外,还应该有一个“风”思维。受台风星云图的启发,从一个台风的星云图看到,台风的影响面正好覆盖了北到连云港,西到安徽黄山,南到温州的这个“长三角大湾区”区域,而这个区域就是现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范围。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舟山而言又将是一个非常崭新的机会,面对这一战略机遇,黄建钢认为舟山应有自己的应对思路,抓住机遇。国家给舟山的战略定位,是要求舟山能成为“长三角”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而舟山要发挥“增长极”的功能和作用,打造符合海洋世纪的新型“港口”至关重要。在舟山构建和构筑一个全世界一流的、带有国际管理和全球治理的港口,打造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海上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以应对“太平洋时代”的到来。长三角一体化,还需要把长三角地区的轮船客船开起来,同时还要加强、加快和加优新客船的速度,开通旅游专线,将水路充分地利用起来。

 

 

舟山群岛新区招商局副局长周敏华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可以借鉴欧洲一体化的很多做法。长三角一体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关联。长三角三省一市之间有一定共同的文化记忆,而文化的底蕴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这也是区域一体化的根基。选择有特色文化的城市,设立文化首府,加强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归属感。在长三角地区成立类似欧盟的具有约束力的顶层协调机构,统盘考虑整个长三角地区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以及交通规划等问题,充分发挥各区位优势,促进一体化进程。制定长三角地区的共同宪章,指导政府工作和居民行为,慢慢的把顶层设计和一些文化纽带的加强。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易传剑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对舟山来讲,特别是对浙江自贸区来讲,是一个重大的契机。长三角一体化最大的一个阻碍是不同的省级、不同区块的划分,而数字化驱动下的长三角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更重要的是加强政府数字化转型、政府数字化管理的协同,从而达到整个长三角一体化的协同,这是一个重要发展思路。

 

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章文斌认为,长三角区域的一些要素禀赋慢慢发生了变化,高铁发展,水路优化,金融垄断性增强,信息数字化加快信息流通,长三角地区会逐渐实现一体化。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大背景下,舟山要发挥自己的港口优势,充分挖掘自身特色资源,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结成命运共同体,加快发展步伐。

 

舟山市社科联副主席王文涛认为,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说,长三角一体化要求最高。一体化目前只是一个命题,那么舟山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大背景下,肩负着怎样的使命与责任,应该是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

 

《浙江海事》杂志副主编郑健认为,在一体化发展中,舟山要利用好自身优势,其中港口与航运是舟山切入长三角一体化最具原汁原味的两点优势。舟山的发展要回到港口优势中来,修建港口,优化产业与资源配置。同时还要以最快速度将航运开通起来。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的人员交流与文化交流。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赵海峰认为,要深入考虑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出对舟山的意义、以及舟山如何融入这一战略,其中学术研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通过开展沙龙活动,撰写文章,设立研究课课题,深层次挖掘一体化战略对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制定具体实施政策,对舟山融入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长远意义。

 

浙江海洋大学的宋付权老师认为,舟山要根据市情,立足于现有条件,推动政策宣传与实施。在交通方面,要考虑发展城际公交,缩短市区之间距离,促进省内城市群建设。

 

浙江海洋大学校报编辑部主任陈香娟认为,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需要超前规划。长三角地区要一体化,首先是要交通一体化,加大交通网建设,降低运输成本,从而促进资源和人才的一个集聚,这是最基本的工作。舟山也可以考虑修建海底隧道。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学峰认为,东海区域的发展从海洋环境的治理、生态修复角度来看,都需要环东海地区共同进行。优化港口航道的统筹规划以及充分高效利用,东海临港工业的统一布局,海洋渔政执法一体化,也都离不开环东海各地区的协调配合。所以要跳出陆域思维,从海洋思维的角度看待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区域规划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可以称为东海经济或东海发展共同体。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友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需要分层次思考。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一体化有两个趋势,一个就是去中心化,还有一个就是去政府边界化。从舟山而言,关键是要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海岛特色,发展航运。

 

浙江海洋大学港航与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王晋宝教授认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重视关注舟山在一带一路的独特作用。从专业角度而言,离岸港口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聚焦现有财力,利用多种融资方式,在离岸的地方建立第四代无人港。大学是一个补充地区人口量,聚集人才的地方,也是与世界交流的便捷平台。要用好浙江海洋大学这一人才机构与平台,吸引人才资源,拓展社会资源。

 

浙江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捷认为,从地级市而言,没有一个城市可以承担舟山今后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中的地位。在一体化进程中,城市品位提高,文化层次提高,对外吸引力就增强了。高校作为一座城市文明品质的一种象征,应该加大投资建设。再者,舟山要实现转型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也离不开高校的支持与参与。因此舟山政府应该与高校结成命运共同体,扩大对高校的投资,高校建立起来,城市品质提高,发展水平也会逐渐提高。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宫敏丽老师认为,舟山作为自贸区而言,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舟山作为一个驱动要素,体量小,完全可以打造制度创新高地,利用创新加强与上海地区联动,策应长三角一体化;舟山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贸区优势,实现浙江自贸区和上海自贸区一体化,促进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舟山可以利用海洋特色的优势,在某一个有海洋优势的产业链形成核心,并争取下一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海洋示范区。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耿相魁教授认为,舟山应该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引擎。舟山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要发挥作用,关键是做大做强自身经济。长三角一体化,从舟山角度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一体化切口,第1个切口是港口,这既是舟山的优势,也是现在联络上海,包括融入上海的一个最大的切入点。第2个切口是石化,这是最现实也是最迫切的一个问题。舟山石化要和上海石化对接起来,学习技术。第3个切口是交通,舟山应该发挥区位优势,引进真正的人才。第4个切口是自贸区。舟山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各有所长,所以二者应该结合起来,实现自贸区一体化,舟山也可以和上海联合起来创建自贸港。

 

 

此次沙龙活动中,各专家、学者对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以及舟山在该战略中的角色定位都发表了独到见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一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舟山也能够在一体化过程中实现飞跃式发展。最后本期沙龙活动圆满结束!

 

 

打印    收藏
上一条:第五期“周末智库沙龙”(SZS)邀请函|本期主题:两岸关系从无解到有解——台湾问题发展的大势与小节
下一条:第四期“周末智库沙龙”(SZS)邀请函|本期主题:舟山自贸试验国家新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7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580—2267345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新城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智者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