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ZC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区动态 >> 其他新区动态 >> 正文

国家级新区酝酿规划升级 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2019-11-05 12:43  

      国家级新区新一轮规划“胎动”。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19个国家级新区正酝酿新一轮升级规划。国家级新区将在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发挥带头作用,体制机制创新或迎重大突破,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新区开展自由贸易改革试点,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将给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带来更多用地、融资政策支持。目前,合肥滨湖新区、武汉长江新区等地还在积极申报进入这一重量级梯队,相关文件已报送有关部委审核。

区域经济发展“桥头堡”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级新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设立,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

谈起国家级新区,不得不提上海浦东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第一个由党中央、国务院共同批复的国家级新区。随后,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河北雄安新区等19个国家级新区成立。

武汉大学广东研究院产业发展中心研究总监夏永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发展方面,新区贯彻产业发展政策、财税优惠政策,发挥产业集聚效用,培育优质企业、高水平优质园区,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地方政府财税收入增长和经济水平提升;在社会影响方面,新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增加,生产生活环境大幅改善,城市风貌积极向上,新区作为城市的一张名片不断向外展示城市的变化,使得城市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产城会高级研究员李铭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19个国家级新区自成立以来,也成为地方政府经济改革的重要推手,为当地发展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产业和企业被大量引入新区,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完善了当地产业链布局,新区已经成为引领其所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不得不说,国家级新区的成立,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新区的不断发展,其在产业培育发展、产业创新、政策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就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2018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双双超过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万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超过4万亿元。2019年一季度,上海浦东新区实现生产总值2506.56亿元,同比增长6.8%。1-4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57.78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到位金额24亿美元,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912.7亿元。

新区迎来体制机制创新

为推动国家级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头,当前,19个国家级新区规划升级方案也在酝酿出台。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江北新区将以江苏自贸区申报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自贸区政策创新探索,加快形成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两区联动”发展新优势。滨海新区将“加快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建成高水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两江新区将推动重庆自贸区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区建设。

在夏永红看来,此次国家级新区升级规划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自贸区改革、自由港试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要跟区域经济规划、城市产业发展密切结合,这些都需要高新区进行落实。国家级新区将围绕重大项目、产业项目转移、产业园区建设等目标进行产业发展、产业改革方面的探索。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升级,改善制造业发展环境以及服务更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是重点。

资料显示,贵安新区将以先进装备制造和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优化要素配置。两江新区将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集中布局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服务业集群,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长春新区将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通用航空等前沿业态,着力引进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外资项目等。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支持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力度。

李铭宇表示,国家级新区自设立起便肩负着重大改革使命,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任务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如今,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家宏观战略全面升级、全面铺开,需要国家级新区有力配合,通过新政策、新思维、新理念带动高端前沿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自由贸易、汇率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也有业内专家表示,与一般开发区相比,国家级新区普遍体量较大,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在高水平开放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国家级新区下一步开放举措应结合国家几大战略部署,积极对接相关政策,在“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澳港大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文在公开场合表示,当前,国家级新区要突出主业,引领创新,面对新形势,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新区要找准定位,用改革的办法、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夏永红认为,在国家政策、制度创新下,19个国家级新区将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新区规划政策的升级将带领龙头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产业链布局将更加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大,园区之间的联动会更加频繁。同时,国家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将与19个国家级高新区对接,重大项目、示范型项目将更多引入新区,因此,国家级新区有望再创辉煌。

“19个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对接国家宏观战略后,更多宏观性规划政策、细则性产业政策将会下达,新区综合实力将迎来飞跃式增长。”李铭宇说,不过,新一轮升级规划政策应当建立严格的筛选机制和监管机制,严禁过剩产能、夕阳产业假借名目进入新区,在产业规划时务必结合区域资源、城市更新,新区升级不可演变成“造城运动”。(转自中国产经新闻)

责任编辑:黄凌睿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国家级新区新一轮升级规划浮现
下一条:滨海新区将建车联网系统丨天津市民企获首批频率使用许可 5G助力实现自动驾驶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7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580—2267345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新城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智者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