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

首页 / 研究动态 / 学术沙龙 / 正文 / 正文

我院成功举办“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学术沙龙

2024年04月17日 09:10  点击:[]

4月16日下午,“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学术沙龙在浙江海洋大学新城校区举行。本次沙龙由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舟山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浙江海洋大学人文社科处、学报编辑部、经济与管理学院的40余名智库专家和师生代表参会。沙龙由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全永波主持。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建设海洋强国,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就要加快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抓手。浙江作为14个沿海省份之一,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是名副其实的海洋资源大省。不久前召开的浙江海洋强省推进会明确提出,“必须以创新创造、勇闯新路的奋进姿态,一往无前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强化创新主导,在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进展”,以宁波舟山海洋经济核心区为引领,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健康、海洋治理有效、海洋文化繁荣的海洋强省。通过本次沙龙的分享和交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和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沙龙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叶芳在沙龙上作了主题为“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多维测度与浙江路径”的主旨报告,分享了其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叶芳看来,海洋新质生产力是以海洋信息化、数字化、绿色化为主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等手段,优化数据、资源、资本、劳动等海洋领域要素组合,旨在促进海洋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数智融合是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和鲜明标识。通过其团队从科技生产力、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三个维度,24个指标构建,并对中国海洋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浙江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良好,呈现上升态势。同时,受益于浙江数字经济较为发达,因此对海洋新质生产力有较大促进作用,数字生产力水平较高。他认为,浙江要重点从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水平等方面做好谋划,积极推进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舟山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易龙飞则重点围绕以“三新”为引领加快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主题进行了重点阐释。在他看来,针对浙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和当前面临的短板,要通过“科技创新、产业换新、人才出新”三个维度来进行重点发力。一是要聚焦科技创新,积蓄海洋经济新动能。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强化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组织体系,围绕产业关键共性问题开展联合科技攻关,与时俱进地推动海洋科研模式创新。同时,围绕重大战略需求推进“有组织的科研”,聚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成果转化等实现重大突破。组建跨部门、多学科组建大科研团队,促进科研成果的多元转化,结合本地产业结构优势部署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争取形成具有优势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与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格局。二是要聚焦产业换新,建立海洋产业新赛道。聚焦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现代产业单元,大力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同时,借助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海洋渔业、船舶维修制造等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要聚焦人才出新,营造海洋科技创新优势。强化外部高能级平台协同联动,打造人才集聚活跃、资源开放共享的载体联盟,拓展人才发展空间,打通海洋人才培养发展的“快车道”。要进一步优化海洋人才培育引进的政策措施,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还要加强海洋产业人才的定向培养,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课程内容与从业能力、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科技研发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对接,将创新链、教育链嵌入产业链。

继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之后,与会人员踊跃发言,针对报告中的创新理念和前瞻性思考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和思考。

最后,全永波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此次沙龙是2024年“揽月湖论道”系列沙龙的开篇之作,不仅为研究员提供了一个聚焦科研方向、加强团队协作的平台,更是锤炼和提升科研思维与境界的宝贵机会。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举办,研究院期望能够为科研人才的培育出一份力,以此为契机,提升科研水平,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上一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 举办“东海渔业资源保护”主题学术沙龙 下一条:研究院召开“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继续教育赋能新型职业农民”学术沙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