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ZC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区动态 >> 舟山新区动态 >> 正文

第十一届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在舟山隆重举行
2017-11-05 16:41   浙海在线

传承海丝精神,弘扬观音文化。113日,以“海上丝绸之路与观音文化”为主题的的第十一届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在舟山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由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浙江海洋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海洋大学联合主办,浙江省海洋文化研究会、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承办。

论坛开幕式上,舟山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岩和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张元龙分别做了致辞发言,对来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海洋文化论坛的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李岩介绍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在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国家远洋基地建设等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工作进展。张元龙对浙江海洋大学半个多世纪扎根海岛的办学历史、学校特色以及在区域海洋文化研究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主论坛上,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作了主题为《海上丝绸之路与观音文化》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海上丝绸之路与观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海上商贸大通道,也是一条宝贵的文化纽带。同时,古老而又现代的海洋文明孕育出了灿烂的观音文化,观音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也印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轨迹。

台湾地区原交通部长、台湾政治大学叶匡时教授作了主题为《两岸海运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作为曾经长期主管海运交通的官员,叶匡时深谙两岸海运发展的历史和发展情况。他从三国时期两岸通航讲起,对两岸海运通航的历史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从新的历史角度来审视两岸海运通航的现状,并以前瞻性思维对两岸海运通航、打造交通运输经济圈以及两岸海洋文化交流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上海海事大学郑和研究所所长时平教授作了《当代海外郑和文化遗产研究与实践—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文建设视角》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对于郑和文化遗产的研究,要敢于突破纯粹的历史维度的研究,尝试从新的历史方位中重新审视郑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历史作用和文化价值。要着眼国家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交流和合作的现实需求,以散落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郑和文化遗产为载体,充分挖掘郑和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让古老的海洋文化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在主报告结束后的分论坛环节,第十一届中国海洋文化论坛的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观音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主题作了报告发言,并同大家现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互动交流

打印    收藏
上一条:严小军出任浙江海洋大学校长
下一条:研沙龙 | 新角度 心视野 从心理看管理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7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580—2267345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新城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智者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