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ZC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区动态 >> 舟山新区动态 >> 正文

【CZZC智库沙龙】舟山发展着力点: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9-07-01 12:23 周阳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舟山设立两年以来,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自贸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舟山该如何应对?为寻找解决办法、汇聚各界专家、学者的智慧,2019年6月25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CZZC)围绕“舟山如何发展自贸区”这一主题举办了第七期“周末智库沙龙”(SZS)。本期沙龙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教授主持,由浙江自贸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局处长邵哲一及浙江自贸区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全永波担任主讲人。邀请了校内外的专家、领导共同探讨自贸区发展问题,充分发挥了沙龙研究重要敏感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和发散性思维的作用,为自贸区未来的建设与发展献言献策。

浙江自贸区管委会政策法规局处长邵哲一在发言中全面地讲述了自贸区成立两年以来建设情况及深化改革思路,他介绍道:浙江自贸区实施的范围是119.95平方公里,是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重点建设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交易,以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为核心任务,把对接国际标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作为发展目标。自贸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与发展,舟山成为了全国油品企业最集聚的地区、长江以南最大的混配矿基地,外贸进出口、油品等大宗商品增幅列全省第一。2018年跃升为国内第一加油港,并跻身全球十大加油港之一,充分发挥了自贸区的带动效应。在制度创新方面,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创新推行“标准地+承诺制”,营造了“最多跑一次”高效便利的营商环境。创新实施“一单四报”、无纸化通关、“4+1”模式,已成为国家标准在全国推广,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口岸通关环境。同时,建立了高效严密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并初步形成了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制度。携手上海期货交易所加速打造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建设国际绿色石化基地、打造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及国际油品储运基地,为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添砖加瓦。借助国际矿石中转基地开展首单铁矿石转口贸易、波音飞机项目发展融资租赁企业,举办“世界油商大会”吸引国内外重量级油气全产业链企业参会,形成了多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谈到自贸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时,邵哲一认为目前自贸区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改革系统集成和压力测试力度不够;二是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的力度还不大;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高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四是针对外商投资的市场开放程度的步伐还不够快;五是对接国际的创新力量比较缺乏。同时他认为,加快甬舟铁路和北向大通道的建设,有利于提升自贸区的交通通达度,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浙江自贸区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全永波教授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了浙江自贸区的发展背景,一是全球价值链的迅猛发展、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的国际趋势;二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入2.0时代。同时,他指出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展创新的总思路是: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突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大局、突出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突出开放带动、突出竞争力、突出竞争力提升,加快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建设,谋划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加快建设“数字自贸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自由、便利的营商模式。面对当下国际中美贸易摩擦、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和国内油气供给侧改革任务的背景,全永波认为应该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抓住扩大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两条主线,浙江自贸区作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压力测试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高规格综合改革区,承担着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和深化改革的使命。浙江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其中重点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转变政府职能,为市场带来改革红利,另一方面要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激发市场活力。全永波认为自贸区建设还存在着制度创新、国家能源战略、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高水平自贸政策体系、沪浙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浙江自贸区的几点建议:一是加快“131”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二是谋划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三是加快建设“数字自贸区”;四是探索建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同时,他将新形势下浙江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架构总结为:把握“四个突出”,强化“三条路径”,达到“一个目标”,也就是突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大局、突出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突出开放带动、突出竞争力提升,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数字自贸区”,最终达到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目标。

舟山市规划院副院长、正高级城市规划师应朝栋从空间规划的角度看自贸区建设,他认为未来舟山的发展应该学习香港发展经验,并指出舟山发展自贸区的三个优质基因:一是地理优势,舟山作为我国海岸线地理中心为特征的城市区位优势;二是空间优势,舟山是长三角区域双向起始为特点的城市空间体;三是资源优势,东海大陆架和北纬30度共同作用的城市资源优势。在“舟山未来如何发展自贸区”这一问题上,应朝栋表示首先是要解决好沪舟联动问题,利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快北向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强沪舟合作。其次是要优化空间,在舟山区域内形成箭型的空间结构关系,进行空间格局上的调整。最后从区域、产业、监管和政策四个方面建设浙江自由贸易实验区,提升自贸区的创新力、吸引力。

舟山市普陀区政协经科委主任项安达表示,自舟山设立自贸区以来,舟山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舟山加速融入长三角,实现自身发展、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需要充分利用好港口和资源的优势,与宁波、上海“结亲”,加快北向大通道建设以提高交通便利度。同时,项安达认为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区域交通问题的解决,交通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打破行政界线,实现经济发展。以交通圈带动经济圈的发展,他认为在加快甬舟铁路、北向大通道建设的同时,南向大通道也要纳入交通圈建设的考虑范围之内,形成交通圈的闭环,为舟山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更便利的交通环境。

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俞树彪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浙江自贸区设立两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建设了全国最大加油港,同时是国家能源基地,借助“油商大会”吸引境内外企业投资,尤其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浙江经验”。同时,俞树彪提出了对自贸区建设的建议,一是利用好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北向大通道建设力度,提高自贸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以油气产业为基础,提高农产品的地位,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以企业带动深度发展全产业链,实现经济发展与百姓受益的发展模式;三是把健康旅游产业作为自贸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制度优势、港口资源优势,利用科技发展走向世界;四是以油气产业为基石,提升贸易产业功能,发展转口贸易,增加贸易红利。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技学院方志华副教授认为自贸区的本质特征是“自由”,浙江自贸区要真正创出一片天地关键是要突破常规,做强、做大体量,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增长极。同时,方志华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真正的一体化是包括交通、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的一体化,是消除差距的一体化。自贸区的建设不仅要向南、北方向发展,更应该向西建设甬舟大通道,加强与宁波的合作,促进自贸区的发展。

《浙江海事》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郑健认为,自贸区建设中舟山应该做好临港服务产业的规划,以规划先行带动临港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他指出,自贸区未来的发展可以效仿新加坡,在发挥舟山油气资源的同时,充分挖掘水资源的优势,发挥水资源在贸易中的作用。通过外贸加紧内贸的做法,促进自贸区内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自贸区开展国际贸易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浙江天禄能源公司业务副总付航杰在发言中指出,舟山已经成为国家级油品交割平台,应该着力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争夺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发展油气全产业链。在口岸审批制度上,他认为目前审批制度、审批过程已经得到简化,但还有优化和进步的空间,建议对在保税区内的货物实行备案制,由口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同时配以严格的处罚制度,一次简化口岸审批过程,节省审批时间,提高效率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宫敏丽教授认为,自贸区卓有成效,不仅带来了区域经济效益,更为老百信带去了福利。在中美贸易摩擦中,自贸区发展威胁与机会并存,她认为应利用“一带一路”平台,以规则为导向,寻找“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需求,发展特色化产业。同时,针对未来自贸区的建设宫敏丽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以问题导向、系统的思维解决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聚焦特色实现发展;另一方面她指出浙江自贸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是自由贸易港,核心是发展贸易,自贸区内的制度和政策应该为贸易服务。其次是要在全油产业链的重要节点上作文章。寻找突破口,与其他产业联合发展。同时在国家战略布局的背景下,以完善公共服务、后续保障和健全长效机制体制为抓手,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招得来、留得住”的局面。

舟山绿色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芳成指出“商务区+功能区”的发展模式是相对稳定、长效的机制。他认为,自贸区的营商环境正在逐步得到进步和提高,舟山目前在油品全产业链、油品大宗空交易方面的前景值得期待。同时,徐芳成认为应当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调整,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积极进行政策宣传,真正让广大企业和人民感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和优惠。在谈到中美贸易摩擦时,徐芳成认为这对于自贸区发展来说是发展机遇,一方面创新技术手段,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能力与手段,为自贸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培育一批攻坚克难、会担当,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技学院讲师张发平认为,在自贸区建设中一定要有“廉洁区”,为政不廉的腐败一直以来都受到关注,但在实际工作中廉而不勤的腐败也时有存在,应该得到重视。同时他建议从权力设置、权力构成、权力监督过程中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为自贸区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教授在总结发言时指出,自贸区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在新时代的自由贸易体系中,自贸区未来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创新”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要用超前的眼光看待世界贸易体系的变化。他认为,舟山最大的优势是开放。这是区域和地缘上的优势。只有把这个优势发挥好了,在贸易体制上进行的创新性发展才能发挥好舟山在现代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作用。同时,黄建钢认为,自贸区不仅仅是经济概念,更是生活概念和城市概念。自贸区、自贸城和自贸港要联结成一体,“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既是建设者,同时也是维护者。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依靠的也是“人”。黄建钢提出,在自贸区建设中应该建立自贸区文明、打造自贸区文化以及宣传自贸区发展的成果等等;并提出,建立自贸区文明可以提高包容性。还要按照自贸区的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将有利于自贸区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对自贸区研究的相关成果、发展的进度程度和发展的瓶颈等情况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以扩大自贸区的影响力。他指出,浙江自贸区建设可以参考、学习“海南方案”和“深圳案例”,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国际化的格局,将舟山打造成为一个全域自贸区。

出席本期“周末智库沙龙”的还有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何军、舟山市委宣传部调研室主任陈艳、舟山市委宣传部调研室干部黄雯铮、浙江海洋大学报编辑部主任陈香娟、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学锋教授、浙海在线记者苏凯,以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助理董蜀、张曼、周阳。

在本期沙龙活动中,各专家、学者对“舟山如何发展自贸区”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发表了独到见解。相信自贸区在未来会建设得更加成熟,舟山也能够在自贸区的发展中实现飞跃式发展。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第七期“周末智库沙龙”取得圆满成功!

 

打印    收藏
上一条:【CZZC·SZS第八期】 学习、研究、完善 “一国两制”,以香港为例
下一条:海上,CZZC·SZS第六期:“海洋命运共同体”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7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580—2267345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新城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智者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