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ZC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区动态 >> 舟山新区动态 >> 正文

2021年第五期CZZC“周末智库沙龙”:我们需要“人类信息公理”​
2021-05-28 15:32 朱晓武  czzc

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社会”抑或“知识社会”。人类的理论创新重点在哪里?一定是关于“信息”的理论。而“信息公理”又是“信息理论”的重点的重点。以“不仅要提供对策政策,还要提供思想理论”为工作目标的CZZC,最近把沙龙聚焦在“人类信息公理”的议题上。“人类信息公理”是什么?又在哪里?这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又是一个生活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这个议题甚至问题将深刻地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于2021年5月2日在浙江海洋大学举办了2021年第五期“周末智库沙龙”(SZS)。本次沙龙的主题就是“人类信息公理”。本期沙龙由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教授主持,邀请到了浙江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院长、也是“人类信息公理”的创新者李隆华教授为主要发言人,报告他的深邃思想。其他专家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和学科背景对“信息”“人类信息公理”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会场上气氛活跃、畅所欲言,囿于时间,意犹未尽。

 浙海大原教授 李隆华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院长李隆华教授将他退休之后十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围绕“什么是信息”“信息在哪里”等问题阐述了“人类信息公理”及这一研究课题的发展前景。李教授从生活事例中引出了主讲的两大问题——“什么是信息”“信息在哪里”,介绍了国内对“信息”研究的历史,分析、引证了冯端院士等几个国内专家关于“信息”的定义,探讨了信息是形式还是内容的问题。他认为,信息是形式不是内容;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引用了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对“语言对思想所起的独特作用不是为表达观念而创造一种物质的声音手段,而是作为思想和声音的媒介,使他们的结合必然导致各单位彼此划清界限”等论断予以印证。他认为,在语言中,信息就是声音和概念的结合。对于信息在哪里,也要从语言、通信中间去研究。语言学里有一个“任意性规则”,但信息的传播或者说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是规范的。但是,如何达到规范,也就是“混沌到有序”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各门学科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灵悟”、理论物理学里有“自组织理论”。最后,李教授希望浙江海洋大学能发展“人类信息公理”这一课题,抢占高地,编写出版相关书籍,提升海大的理论研究层次。

 浙江复兴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陈梦麟

浙江复兴国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梦麟先生首先建议,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不仅要做对策研究,也要做理论研究。他最近一直在研究国学——《易经》。他认为,信息没有超过佛教唯识论的范畴,也属于佛教六识之中,和道教、《易经》也是相通的。并且,还引用了其他学者的钢管压缩必成螺旋形现象,进而说明了,宇宙万物的发展方式都是螺旋形的。他通过讲述佛教的因果论、数学中的“线—平面—三维—多维—矩阵—场论”的发展、薛定谔的猫、易经的卦象理论等来说明,做好基础理论研究也可能干出一番大的成绩。

 

 浙海大经管学院院长 全永波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永波教授称,他主要研究的是法学。法学更多的是规范性的研究,讲求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事实中的事实和法律依据的事实是不一样的。现在所做的事情可能不被法律认可,不被制度确认。李老师讲的哲学是,人来自于哪里,能将去何方的问题。而我们法学讲得是当下,而不是未来和前身。所以,两者有所区别。

 

 宁波市政协原副主席 周子正

民革十届中央委员、宁波市政协原副主席、宁波市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子正退休后游历70多个国家,用心灵去感受世界。他认为,李老师的“人类信息公理”理论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开拓的理论成果。他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第一点,语言、文字、图象、符号都是信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另外还要加上声音——音乐。而音乐又是国际通用的信息。语言的任意性也就是声音和概念的任意组合。西方的语言文字和中国的语言文字区别很大,也代表着两者的思维区别很大。要实现世界大同,中国必须取长补短,融会贯通。第二个问题就是,现代信息的传播通过互联网突然加速了。能迅速实现全人类的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交流和渗透,包括实现了人工智能。在这样时代背景之下,流媒体更适合于中国文化。因此,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爆发性发展的时期。

 

 CZZC 殷文伟

 浙江海洋大学地方合作处处长、CZZC常务副主任、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殷文伟听了报告之后,首先感觉这是一条“通往神秘之路”。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他的体会有四点:(1)信息从无到有,要站在很高的视角去考虑这个问题;(2)李老师的思维里有很多海洋的思维;(3)李老师已经不去考虑科学了,已经超越科学了。科学一般来讲是一种确定性。“通往神秘之路”要解锁一种确定性的路。如果路是不确定性的,那什么样的路对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有用?又有什么用?(4)在《金刚经》中未来世界的范式里,没有一个确定性的回答。对整个人类、宇宙,似乎有所指,能解决一些问题。对这种情况,怎么才能把他具象化? 

 浙海大经管学院 刘洁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洁博士从2010年开始接触李老师的“人类信息公理”。她认为,因为专业分工,很多我们的领悟都是碎片化的、片面化的,对于和自己专业相合的就领悟多点。这对于理解李老师的理论可能有点困难。李老师讲到的两个概念——“科学”和“信息”因为平常用的多了,也不会去思考它的含义。科学哲学的一个角度是猜想和反驳,不断的去假设,或证实、或证伪。这也就是,科学是不确定性的。还有一个是,对不确定性的概念,她引用了纳特教授《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书中的观点——“风险是可以用概率来衡量的,而不确定性完全是不可预测的,不能用概率来衡量。”她认为,每个专业走到最后,可能都不得不靠向哲学。

 资深法律顾问 杨国强

资深企业法律顾问杨国强律师认为,人类性是信息的本质属性,因为信息实际就是人类信息。动物虽然也有信息,但动物的语言和人类的语言不一样,不能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意义。人类信息公理的推出,就是要寻求认识论从现当代西方哲学追问意义的思维模式,向意义的表现方式或意识的形态的叙事方式转变,从混沌到清朗是这种叙事方式的中国式表达。然后他举例维纳、吉布斯、爱因斯坦,休谟、康德、胡塞尔等人的学术思想,讲了科学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从混沌中找出来的规律本身就是信息,也是人表达的一个概念。最后,他举例,草书能反映人的情感、性格——在写的时候既不能不简化,也不能过于简化,以至于和其他字重合。这反映了信息的规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观点。

 浙海大 俞树彪

 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国家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浙海大)执行主任俞树彪在肯定了李隆华教授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三个问题:(1)这个公理是定位在整个人类社会,还是定位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这个问题需要明确;(2)他认为,信息既是形式又是内容;(3)讲“人类信息公理”必须要讲明时代价值,否则就是纯理论,形而上。

 CZZC 郑健

《浙江海事》杂志副主编、CZZC主任助理郑健说:李老师讲到,信息是声音加上概念;人类信息公理,就是从混沌到清朗。对此,一下子还不好理解。但是,他突然想到,传说爱因斯坦在临终的时候,他跟旁边人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他说,灵魂是人的头脑里的记忆组,通过脑电波来传递。人死了等于结束了来这个稀奇古怪的世界走一趟的旅程。躯体没有了,但这个脑电波呢还是存在的。这里提到的“脑电波”,去年3月30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研团队使用人工智能(AI)解码系统,把人的脑电波转译成英文句子,最低平均错误率只有3%。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在通常的理解上,他认为,信息是外界和内部世界以互相反馈的形式交流的过程和结果。它通常通过声波来传播,声波既是信息的内容,也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但是,是不是只有“声波”这一种载体呢?比如说,无生命的物质,它是用碰撞来实现信息传递的;植物是以适应环境季节变化来实现信息交流的,如什么季节开什么花。气候表现为一种信息。植物适应性的变化是对气候信息的信息反馈;那么,动物呢?它是比较主动地去适应这个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逃离或改变生存状况来适应环境信息的变化;人类是通过信息传递尤其是知识信息的交流,通过生产劳动来改变生存状况或改变自然环境。当然,所谓“人类信息公理”是就人类而言的。但是,他曾经有过一个亲身体验:我小时候经常在上海淮海路一带出没,当时我有个堂弟住在上海,后来他到美国去了,他在上海时经常有一个“跟班”的,我们都很熟悉。很多年以后的一天,我打的到上海16铺码头,在经过重庆南路路口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以前跟我堂弟经常在一起的那个“跟班”。唉,他现在不知道在上海干什么?就这么一个忽闪念,没过五分钟,就忽然发现车窗外不到两米的公交车站前就站着这个家伙!车子继续前行没有停下来,但我感到非常吃惊。此刻冒出来一句成语——“说到曹操曹操就到”。后来,我想这个成语不对,应当是“曹操已到,我们才说到”。我想象,人的生物电或脑电波可能存在着一定辐射,就像雷达一样,这个生物雷达有一定的扫描半径。所以,当那个“跟班”进入我的生物雷达半径时,他的生物信号就出现了。所以,我才会想到他。因此,他认为,这个信息的载体,还不仅仅是声音或声波,可能还有脑电波。他不是一个理工男,但他有想象力。

 

 CZZC 胡牧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舟船文化与海洋漂流研究所所长胡牧认为,中国社会需要有一种思想的创造。特别是李老师否定古希腊的哲学思想,确实是一种创新。这样一种追求人类新的思想是中国崛起所需要的。

 老年网创始人 李小雨

老年网创始人,杭师大退休教师李小雨认为,李隆华老师所讲的“信息智慧”“信息生活”是很值得我们,尤其《新老年网》去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这个课题必将进一步影响和引导网站未来动向。她介绍了自己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后,首创“新老年”这个概念和内涵,创办了《新老年网》(http://www.xn--hwtx4no8wcua.com/)。在网上用语言、文字、图像、符号,并且更可贵的是有许多老师们一起在网上参与,用诸多文字文章,表达思想评论、哲学观点、文学情趣。他们的文化功底十分扎实深厚。还有许多老师在网上展示自己丰富才艺,制作的彩色视频、PPS、幻灯,以及书法、摄影作品充分表达新的老年人自己独特视角的思考情感及自我欣赏。《新老年网》汇集了中高层新老年人在眼下信息技术中丰富的思想文化生活信息。李老师还介绍了网站的发展历程和网站其余有关内容。

 原浙江省政府参事室副处级公务员 蔡军

原浙江省政府参事室副处级公务员蔡军认为,李老师从哲学的高度对“信息”去解读、研究,对人类、人性的启发很有教育意义,收益匪浅。

 浙海大 张永辉

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永辉博士认为,信息从本体论、认识论的角度去把握,更符合本质。马克思很早就提出过语言是为生活服务的,语言的规律也是在交往交流中自然形成的。哲学自古是强调本体论的,近代则较多地强调认识论,到了20世纪随着分析哲学的出现,人们才非常重视语言哲学。分析哲学很大程度上将语言学引向了一个游戏的东西,脱离了探索宇宙的本源。语言是传播信息的途径,信息的本质是让人达到一定的获知。当然,语言学的研究也是有一定价值的。针对李老师提出的“混沌到有序”的观点,他认为宇宙的本源应该是混沌的。有序是要付出代价的,要消耗能量,涉及到李老师提出的“熵”,如果维持有序的力量不存在了,一切又将回归无序。从人类社会来说,人总是有一种情怀,要将无序变成有序的,也将试着从无序中寻找规律,寻找世界大一统的规律。人类知识的实现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CZZC 黄建钢

最后,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就本次沙龙进行总结。他认为,一是李老师的报告重新让我们树立了“信息社会”的概念。我们平常虽然都在用“信息”,但对“信息”后面的“公理”思考得很少,甚至没有思考。李老师思考的价值就在这里;二是面对新的事物、思想,一定要抛弃我们原来的思维定式,跟着李老师的思维范式去接受这样的概念。这是作为一个学者基本的素质;三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反映的一定是大海的整体情况。我们今天会议讨论的内容,可能同时在世界某处也在讨论同样的论题和话题。这也是从李老师讲的“人类信息公理”中感悟到的一个人类信息的普遍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现代是越来越普遍了。所以,今天的讨论非常有时代意义;四是李老师今天的“人类信息公理”发布是比较成功的,李老师通过十几年研究的成果是比较成熟的。到场嘉宾都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研究方向可以从李老师的研究内容中获得什么?李老师的研究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其中依据的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毕竟是100多年前的成果。那时还是一个近代时代,是一种近代思维。而近代思维又主要是一种分析思维。所以,我们在研究上一定要从现代思维——即综合思维去研究,这样才能得出现代结论。

参与本次沙龙的人员还有浙江国际海运学院党委副书记孔志光、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教师朱晓武,以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助理吕新玲,吕新玲担任本期摄影。

经过5个多小时思想交流和碰撞,贡献一场信息时代理论的盛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第五期“周末智库沙龙”圆满落幕。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助理 吕新玲摄

打印    收藏
上一条:2021年第九期CZZC周末智库沙龙——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十年:既满意又有待提高
下一条:远航手记⑳丨扬帆远航,从舟山走向未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7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580—2267345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新城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智者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