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ZC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区动态 >> 舟山新区动态 >> 正文

2021年第十一期CZZC周末智库沙龙——地方政协创新应从“专门协商机构”深入基层协商
2022-01-10 11:51 吕新玲 

姚继锐

“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现在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机。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再次唤醒了“协商民主”意识,也激活了“协商民主”机制和确定了人民政协的新定位。但在人民群众心中,政协的形象依然变化不大、提升不多、作用有限。原因在,政协和协商民主的地位和机制尚未落到实处。关键在,实践创新实际上还没有展开。而政协实践创新首先应该从地方政协创新启动。20211213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和浙江海洋大学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研究所在浙江海洋大学举办了“地方政协过去五年和未来五年”的小型的第十一期“周末智库沙龙”。本次沙龙由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留守主任、浙江省社科荣休二级教授黄建钢主持,各位参与人员畅所欲言,道出了对舟山市政协的理解与期待。沙龙全程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大家群策群力,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展望了对中国政协、浙江政协、舟山政协的期盼。

浙海大教授 程继红

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民盟盟员程继红表示,政协应该是上下一条线的。从基层来讲,在理论上不可能有一个太大的突破。可能的话,也只能用论文的方式论述一下而已。从宏观上这个角度来讲,国家从传统社会进入到当代社会,协商其实是有传统可寻的。当代理论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是个热点议题,其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就是途径之一。基于这个总的理论趋势判断,我们可进一步来思考政协理论研究今后的走向。政协工作,最大着力点还是要在“协商”这两个字上来做文章。中国历史上有“家国同构”说法,由此形成家国文化传统,这个传统派生出一个协商机制,虽然不是现代意义的协商,但有协商的成分在里头。所以,对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我们要从这个角度去吸取,然后来思考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历史逻辑。这个历史逻辑跟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对接以后,就完成了它的创造性转化。在完成创造性转化以后,未来的逻辑应该怎么建构?思路就应该是很清晰了的。如果这个理论问题解决了以后,站在这样的一个角度来思考今后政协的意义和功能,特别是地方政协未来的5年工作,就可以找到一些方向感。

通过回顾自己对政协从了解到理解的经历,程教授认为,政协本身就是怎么把政府的一些主张背后的意图,通过政协这样的平台,特别是通过政协委员这样的一个平台,在实际的工作中、在实际的政策执行过程中,让全社会都能够理解政府的一些做法。以本人为例,如果没有政协委员的经历,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可能真是不太容易理解党和政府的意图的。因此,政协作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就凸显了。

从地方政协来看,参政议政的通道其实已经是建设得比较完善的。但是,这个通道建设实际上还可根据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设计。在这样的一个通道建设过程里边,可以再多设计一些跟老百姓可以互动型的通道,可以再进行一些更多的完善。此外,可以尝试实行一种相当于政协委员短期挂职制度。这种制度可以根据党派的要求,或者专业的要求——比如,某个人十几年的提案都是比较集中在文化建设领域的,那么作为一个政协委员,他其实可以到文旅局去挂职半年或者三个月,或者间隙性挂职,使其对文旅局所做的事情有一个全面的、彻底的了解。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提案,就可能不会“隔靴搔痒”,而更加具有超前性和针对性。这种挂职跟调研不一样,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类似这样的一些举措,在全国也应该是首创的,这是一个委员了解政府、下沉基层的过程。

浙海大副教授、浙江海洋大学协商民主和人民政协研究所所长 翁志军

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翁志军认为,政协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定位的问题,不越位、不添乱,但是什么叫添乱?什么叫越位?实际上中央对政协的职能的转变,就是对政协新的定位。新时代政协有新的定位和功能。但目前始终没有站在国家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去思考。关于创新,依据是要有的,但反过来讲,要有依据就要有创新。目前的创新基本上都是一种“换壳式”的。最后发现问题是,三大职能弱化了。没有发挥出政协委员高智商、高层次、高水平、高能力的优势。政协委员慢慢地就好像只是一种荣誉,变成了一种形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政协委员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构思,目前不管是中间闭环管理、培训、履职,都存在挑战,应该都要从系统性上去思考。

目前政协委员唯一退出的途径就是换届。所以,下一步需要建立一个政协委员退出机制。有退出机制,才能确保政协委员能够尽情的去履职。所有的政协委员都要有一个挑战,就是培训机制。目前,培训机制看起来还是比较弱的。从调研来看,对大多数的政协委员来说,培训仅仅是让他知道一些知识。其实,就是简单地讲讲,怎么做提案。但事实上做好一个提案不是培训一次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政协委员履职都需要经过培训。培训要通过多通道。关于政协工作,应该进行政协机构的改革。目前政协的三大创新都缺乏机构支撑,缺少委员支持,缺乏智力支撑,最后就变成一个流于形式的事情。

其次政协应该分类管理。目前,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主要是,对政协委员的评价单一。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角度去设计政协职能,要具有法律效益。根据政协职能,应该对政协委员有评价体制。要制定不同的标准。这样才能让每个政协委员在政协的平台上都能施展才华,才能够让他们越来越有成就感,才能让政协越来越有生命力。


舟山市政协原二级巡视员 王辉

舟山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二级巡视员王辉认为,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其协商民主是我们国家民主的主要体现形式,也是我国民主的重要特点。既然是政治协商,就要保持它的特色,即是一种高层次的协商。除了协商一些民生所盼的具体实事外,更重要的是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上下功夫。

作为担任过两年市政协常委的一员,回想自己在市政协的工作经历,王辉说,本届舟山市政协在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多:成果多,创新多,亮点多。

第一个是在协商内容上,履职成果多。市政协及政协委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言资政,献计出力,提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提案建议,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供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推动了一批问题的解决,助推了新区建设。

第二个是在协商形式上,载体创新多。过去市政协主要是通过政协的大会、常委会、委员视察、专题调研和提案建议等形式进行协商。本届市政协包括县区政协创设了一些新的协商履职的平台和载体,主要有三大载体,即“请你来协商”、委员会厅和民生议事堂。

第三个是在协商的成效上,工作亮点多。除了上面所说的履职成果多和载体创新多,其中有不少的工作亮点,另外比如“数字政协”提高了政协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书香政协”促进了政协成为学习型组织等等。

他认为,政协还是要聚焦主业。主业就是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通过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来履行职责。特别是政协要保持高层次协商民主的特色,要在建言资政上下功夫。这是政协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协商民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同时,要紧扣新区建设的重大问题,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内容,脚踏实地加强调查研究,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建议和调研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现在,协商的平台和载体不少,关键是我们政协要提供建言献策的高质量内容,是要提高我们政协建言资政的能力、水平和效用。特别是政协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浙海大教授 耿相魁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耿相魁表示,关于目前政协的提案方面,应该是有所改变的。如今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就目前来说,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是不予立案的。这样一方面实际上对政协委员的积极性是一个打击,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政协如果纯粹就是议事的话,这样是可以的。但现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并不是简单议事,而是要解决问题。现在参政议政的一些提案,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都是就事论事的。但实际上从政协设置上来讲,不是就事论事的。从这一点上来讲,现在的政协在要求上都有一些跑偏。目前的政协在提案时,不光要就事论事,还要考虑领导能不能接受,愿意不愿意提这个。其实,从政协角度来讲,考虑的应该是协商的大事。现在反而只把它限制在了具体事情上。这是对政协职能的一种缩小。对政协的发展来讲,这也都是不利的。作为政协,政协提案从要求来讲,一方面是党政所需要的,另一方面是民众需要在现实中解决的。从今年来讲,政协开始建议,提案不要太多。但是,没有数量,哪来的质量。现在,领导主要批示的是,以各个党派为名义的提案,还有作为大会发言的也要批示。这些实际上都太形式化了。真正是涉及民生迫切要求的,反而被放到一边。所以,耿教授认为,还是要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大职能来考虑。政协目前履行的职责主要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从总体上来讲,现在都搞成了“打呼噜、走形式”,没有明确的过程,连事后汇报也没有。这个工作方式是应该改变的。


《浙江海事》杂志副主编、CZZC研究员郑健

《浙江海事》杂志副主编、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郑健提出,舟山市政协过去五年做了很多平台创新,如“请你来协商”“委员会客厅”“委员大讲堂”“民生议事堂”等。下一步应着重对这些创新平台加以提升和深化。对委员工作室,可以视作委员履职团队,应充分发挥其不同身份视角和专业能力的互补作用,作为政协内部的工作团队来打造。对民生议事堂,“议”是讨论层面的,它的前奏是了解、收集、梳理和分析,还没有进入“协商”的层面。在实际操作中应主要聚焦于民生相关的具体事宜。对请你来协商,主要是市、区政协机构层面的,协商对象和内容是同级机关部门和需要通过协商来解决的相关事宜。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是“凡是需要协商的问题或事情都需要政协来协商”,而是“需要政协来协商的问题或事情”。政协是这方面的“专门的协商机构”。这是“专门的协商机构”,不是“协商的专门机构”。这里的“专门”,指的是涉及国家治理或地方治理、涉及重大或较重大的公共利益和公共关系;政府未能履职或未能及时履职或难以履职的问题或事情,需要政协协助政府来协调各方关系,通过协商解决的。对“委员大讲堂”,主要涉及政协委员的培训问题。委员的培训,包括委员履职基础能力大轮训、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等。政协委员应该具备政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调研能力、提案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作为政协委员应当具备的。其中的履职专业能力,主要是现场的协调能力和协商能力。协调能力和协商能力是有所区别的。当然也包括调查研究,提案写作与文案质量能力等。还有就是与委员身份相匹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过去5年,市政协在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建设中,重点主要落在以下两个问题:如何提高提案的质量和如何落实提案的办理?

今后五年,郑健研究员认为,应当把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委员的调研能力,如何围绕中心任务独立地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他看来,提案质量问题,关键是取决于委员的调研能力和深入程度及调研成果的质量如何。他建议,结合协商民主进入高校,下一步应当把社会调查研究能力作为一门课程。政协委员也要进校园参与课程,这是提高提案质量的一个基础和关键。

关于如何提高提案的质量,郑健还建议,市区两级政协应对委员的提案做预审或者可行性评估。包括看以什么方式来提?每个人单独去提案,还是团队出面?等等。委员的提案不一定安排在接近年底时才提交。至少可按季度或者按照半年或者第三个季度提交一次,这样有一个补充调研或者补充提案完善的缓冲时间和过程。

政协提案应当关注国家或者地方大政方针,比如舟山的新区规划落实情况,政协要去考察规划落实怎么样?在规划落实过程当中加强督政。又如,舟山市作为台胞较多的地方,政协在联谊方面还应该加强,有自己的特色。其实,在提升提案质量的同时,下一步应把重点放在政协的协调能力和委员的协商能力。换届时前,应考虑新一届委员参与协商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水平。政协委员的产生机制要与时俱进,必须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单一的邀请制形式折损了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自觉,只剩下一种荣誉身份。建议,可先以邀请制与考核制并行作为过渡,根据“专门的协商机构”的要求还应引入考试机制。

最后,他建议政协作为专门的协商机构,必须向智库化方向发展。政协平台已经足够。下一个5年主要是要着眼于如何在现有的套路上面有新的提升,推陈出新?如何使政协工作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的系统化、结构化、立体化、综合化、专业化、现代化?

浙海大教授 周学锋

作为一个法律研究者,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周学峰发表了以下几点对政协的看法:

首先第一点是关于“协商民主”跟“全过程民主”的关系问题。结合近期美国召开的民主峰会,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反击的东西。针对这个问题,中国颁布了两本白皮书,分别是中国和美国的民主情况。在白皮书里面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做“全过程民主”。针对民主问题,我们要抢占这个话语权。实际上“全过程民主”在十八大的时候好像已经提出来了,主要根据中国的民主情况和外交部的发言,揭露出美国民主峰会的虚伪性。中国的“全过程民主”是一个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统一;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统一。这几个统一体现中国协商民主的形式。也正是这几个统一证明了西方民主的假态。我们的民主才是真实的,是全过程的。西方的民主主要是一人一票的票选民主,遵从的就是形式理性、程序理性。中国并不满足于票选民主,还有政协。并不是完全按照票选结果,还要各方面的政协代表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个真正的实质性的争议,进行充分的讨论、沟通。所以,“全过程民主”就是把票选和政协代表的共识意见结合起来。所以,协商民主确实对于支撑“全过程民主”是很重要的。如果离开了协商民主,“全过程民主”就没有说服力。

第二个是对于“政协”的定位。政协主要就是政协“会议”。原来一直把它定义为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为什么这样定义呢?因为我们的政协会议相当于美国的大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通过政协设计出来的。各个方面的人通过制定《共同纲领》——当时的政协会议是共产党研究统一战线进展的革命法宝。现在一直在延续。一直认为,政协主要还是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但是,实际上在这么长时间的国家治理上,现在对政协的定位跟之前是有脱离的。现在政协的职能主要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但实际上现在又提倡,对国家的治理应该实现多元共治、协同治理。作为在国家治理的新时期,应该把政协定位为,既是一个“统一战线组织”,同时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参政议政、协同治理的机构。

第三个是协商民主怎么样法制化的问题。首先是在宪法层面的。从十八大提出协商民主以后,就在宪法的序言里面加了一句话,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的根本制度,要长期坚持”。而且,把这个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同并列为我国的四大基本政治制度。但也仅仅是放在序言里面提了一下。在总纲里就没有了下文。所以,在宪法层面,既然要把政协作为新时期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制度,那就不能仅仅是写进序言里面,还要在总纲中体现。如果真正要做到组织法层面,就要把政协正式纳入到一个正式的国家机构体系里面。在政协委员组织法中,要明确政协委员的产生情况,明确政协的基本职能以及议事规则等。人大主要是调节。政协要协商的、变更的,主要是通过辩论去协商的,通过协商去变更。那么,政协就一定要体现政协的特点——政治协商的特点,协商民主的特点。

CZZC主任、浙海大教授 黄建钢

浙江海洋大学荣休教授黄建钢表示,现在从全国来看,政协机构或者工作内容包括理念、职能、方式、方法可能都会有大的转变。传统肯定还是会延续的,但是可能跟前面的不同会多一些和大一些。甚至还会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是在否定前面。

现在的政协工作还是要瞄准人民,为人民服务。如果不了解老百姓,那么“人民之上、人民主体、人民中心”都是不存在的。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以人民中心”没什么用。但国家下一步的治理体系还是要以人民为主。关于政协边界的问题,黄教授认为,政协应该做基层协商工作。党中央给政协的定位是“专门协商机构”,不仅仅是民主协商、政治协商,还有基层协商。要根据定位来设计政协机构。委员的功能和职能方面到底应该有什么变化?他认为,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主体意味,单个委员都要发挥作用。所以,委员要有分工。现在,政治协商涉及到民主决策——在党和政府决策的时候,要有政协的机构集体提案。比如,十四五规划的制定的时候,过去政协的机构提案跟委员提案的区别就是,委员提案要变成政协的机构提案——就是政协的集体提案。以后,政协的机构提案应该与政协委员的个人提案不同。对这两类提案,都要分别给予高度重视。

本次参与人员还有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助理姚继锐,姚继锐担任本次摄影。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畅所欲言,现场气氛热烈,观点精彩。至此,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2021年第十一期“周末智库沙龙”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打印    收藏
上一条:2021年第十二期CZZC周末智库沙龙——第七届习近平关于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路径和对策
下一条:2021 年第十期 CZZC 周末智库沙龙——新时代高校院系党组织建设需要高质量创新和提升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7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580—2267345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新城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智者慧言